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党群园地 >>专题报道 >>“医”看就懂

党群园地

“医”看就懂

“医”看就懂 | 夏季养生 未病先防 管理健康

作者:裴育莹 李步满 来源:治未病科 发布时间:2023-07-14 浏览次数:
字号: + - 14

 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,是万物生长,茂盛发达的季节。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,阳气外发,伏阴在内,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,活跃于机体表面。因此夏季养生极为关键,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,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。逆之则伤心,秋为疟疾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”

图片 1.png

  夏季养生原则

  根据夏天属性,养生需遵循几个原则:

  一是健脾除湿

 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,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,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,容易腹泻,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,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。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,如藿香、莲子、佩兰等。

图片 2.png

  二是清热消暑

  夏日气温高,暑热邪盛,人体心火较旺,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,如菊花、薄荷、金银花、连翘、荷叶等来祛暑。

图片 3.png

  三是补养肺肾

  中医认为,按五行规律,夏天心火旺而肺金、肾水虚衰,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。可选用枸杞子、生地、百合、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,如五味子等,可防出汗太过,耗伤津气。

图片 4.png

  四是冬病夏治

  春夏养阳,扶正(阳气)祛邪(寒湿)正当时,何为冬病?如脊柱源性疼痛(颈肩腰腿痛)、寒湿型胃肠功能紊乱、女性宫寒、肥胖、体虚易感冒、支气管炎、哮喘、慢阻肺、肺心病、新冠后阳虚体寒等疾病,如何夏治?如三伏贴、三伏灸、督脉长蛇灸。所谓冬病夏治,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,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。

图片 5.png


夏季养生之饮食

  一是多吃瓜类

  夏季气温高,人体丢失的水分多,须及时补充。蔬菜中的水分,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、洁净、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。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%以上。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、保护血管的作用;

 

  二是多吃凉性蔬菜

  吃些凉性蔬菜,有利于生津止渴,除烦解暑,清热泻火,排毒通便。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,其余如苦瓜、丝瓜、黄瓜、菜瓜、西瓜、甜瓜都属于凉性蔬菜;

图片 9.png

  三是多吃“杀菌”蔬菜

  夏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。多吃些“杀菌”蔬菜,可预防疾病。这类蔬菜包括:大蒜、洋葱、韭菜、大葱等。这些葱蒜类蔬菜中,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,对各种球菌、杆菌、真菌、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。其中,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,最好生食;

  

  四是膳食调养

  夏日的膳食调养,应以低脂、低盐、多维生素且清淡为主。人们出汗多,食欲不好,可用各种营养保健粥来开胃,并调理身体。如早、晚进餐时食粥,午餐时喝汤,这样既能生津止渴、清凉解暑,又能补养身体。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。如维生素、水和无机盐、蛋白质等。

图片 15.png


夏季养生之起居

  夏季应顺应阳气,晚睡早起,配合适当午休,且勿过度贪凉得,以免损伤阳气。家居安静通风,外出防晒防中暑。中暑中医上分为阳暑和阴暑,阳暑通常见于长时间在太阳暴晒下的劳动者、运动人士,主要症状为发热、汗出、烦渴、便结、溲赤、脉洪等,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兼休息,甚至会出现热衰竭和休克,危及生命安全。治疗以清热生津,可以白虎汤、清暑益气丸、清暑解毒颗粒等治疗;阴暑是指“暑热在内、寒湿在外”,通常是都市人以错误的方式解暑引起,例如在户外将身体晒得很热,然后突然进入冷气大开的室内;或是在大汗的状态下,进行冷水浴或喝冰冷饮品,这会引致皮肤毛孔收缩、身体难以散热而中暑,在临床表现上以恶寒、冷汗、肢厥、脉微、呕逆、泄泻、口虽干而不欲饮,或虽欲饮而喜饮热、或气喘不已等为主者。治疗以解表散寒祛湿化湿,可用藿香正气水,葛根汤,十滴水等药物治疗。

图片 16.png


夏季养生之运动

  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、过于剧烈,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,以免运动量过大、出汗过多损伤心阴。对于夏季依然坚持锻炼身体的人可以选择练太极拳、太极拳动静相兼,刚柔相济,开合适度,起伏有致,身端形正不偏倚,正气存于内而风邪不可侵,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吻合,可谓夏季最佳的养心运动之一。

图片 17.png


夏季养生之情志

  “暑气入心”,气郁体质的中老年人,在夏季还要特别注意预防“情绪中暑”。有些老人在天气炎热时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,比如烦躁易怒、容易兴奋和激动、夜睡不宁、抑郁悲观、沉默懒言、不思饮食等,这些情绪和行为的异常表现都可能是“情绪中暑”导致的。

  面色苍暗、多愁善感、情绪低落、胸闷不舒、经常叹息,这些都是气郁体质者常见的表现。这是因为此类体质者多属“肝郁气滞”,盛夏时症状尤其明显,应以理气解郁、祛暑化湿的方法调理。

  陈皮有疏肝解郁、芳香化湿、行气健胃的特点,因此气郁体质者在夏季可用陈皮、冬瓜煲鸭肉或鸡肉、猪肉食用,也可吃些淡水鱼类,酌加姜、葱、陈皮、豆豉、蒜蓉等芳香调料清蒸或焖炒四大家鱼。亦可用具有芳香辟秽、防暑祛湿、解郁安神、驱蚊防虫的中医香囊治疗,中医体质辨识、五态人格测评、经络穴位测评:经络状态、气血状态、体质状态、情志状态,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、个体化调理。

图片 19.png

  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阳气者,烦劳则张,精绝。辟积于夏,使人煎厥。目盲不可以视,耳闭不可以听,溃溃乎若坏都,汩汩乎不可止。阳气者,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。有伤于筋,纵,其若不容。汗出偏沮,使人偏枯。”阴阳互根互制,阳气需要阴气的涵养才能避免暴张而生病。

  温馨提示夏日养生要点:

  1.饮食宜清淡亮润,避免过食辛辣或过度饮酒。

  2.起居规律有节,避免熬夜或劳累过度或房劳过度。

  3.情志平和,心情愉快,避免动怒;宜听夏日养心音乐。

  4.运动宜适度,避免烈日下暴晒,避免过汗耗伤心液,及时补充水分。

  5.若有不适,可找中医治未病科评估一下自己的体质状态(阴阳偏颇情况、正虚邪实情况),及时干预调理,纠偏防病,养生有据。